西海都市报社会责任报告(2021年度)
西海都市报 2022-06-17 02:01:48

西海都市报社会责任报告

(2021年度)


目 录

 

1.前言————2

2.政治责任————4

3.阵地建设责任————10

4.服务责任————14

5.人文关怀责任———— 17

6.文化责任————19

7.安全责任———— 22

8.道德责任————22

9.保障权益责任————25

10.合法经营责任————26

11.后记————27


一、前言 

 

1.媒体概况

西海都市报创办于1998年10月9日,是青海日报社主管主办,覆盖全省、面向全国公开发行的省级综合类市民生活报。西海都市报社目前已形成以报纸为龙头,“两微一端”新媒体平台为拓展的媒体融合发展格局,目前西海都市报全媒体发展势头保持良好,并且在2021年取得了新的突破。西海都市报全社员工150余人,党员20人,内设有新闻中心、出版中心、全媒体中心等部门。创刊以来,西海都市报多次受到中央有关部门和省委、省政府的肯定和赞扬,获得各级各类荣誉100多项,曾被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全国抗震救灾英雄集体”称号,被省委、省政府、省军区授予“全省抗震救灾模范集体”称号。被团中央、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授予“中国希望工程25年杰出贡献奖”等荣誉。

 

2.媒体社会责任理念

西海都市报作为党报的子报,积极发挥党报的延伸和补充作用,秉承“替政府分忧,为百姓解难”的办报宗旨,始终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价值取向,坚持“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进一步深化党管媒体原则,积极落实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责任制,充分发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群众的优势,紧密结合新媒体传播的特点,以群众喜闻乐见的报道形式让党的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日常报道中,坚持以正面报道为主,积极引导社会舆论,发挥好党的“喉舌”作用,积极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社会正能量。密切联系群众,创新新闻报道理念,积极开展“四力”实践教育,让老百姓成为新闻主角,让新闻“接地气”做出真正让百姓看得懂、愿意看的新闻。

 

3.西海都市报社在2021年度获奖情况 

在第31届“青海新闻奖”评选中我们有15件作品获奖;在西宁市委宣传部组织的“2020-2021年度对外宣传西宁好新闻奖”评选中我们有8件作品获奖;本报党支部荣获青海日报社“2021年度先进基层党组织”、本报获青海日报社“2021年度先进集体”、本报建党百年报道组荣获青海日报社“优秀策划报道团队”。省委宣传部在《新闻阅评》中对我们的玛多抗震救灾报道、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特刊等策划和《点滴百姓事 件件暖人心》等稿件分别给予表扬肯定。省委宣传部《新闻阅评》以《西海都市报“请进,我们的直播间”栏目清新拂面》为题,评价该栏目运用媒体融合新技术,为传统纸媒拓宽了渠道和手段,西海都市报积极探索新型传播方式,其守成创新的有益尝试值得肯定。

 


二、政治责任 


1.政治方向

西海都市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省委十三届十次、十一次全会精神,围绕省委“五四战略”“一优两高”等重大部署唱响主旋律。

在重大主题宣传中,西海都市报提高政治站位,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责任担当积极履行使命,严守新时代舆论阵地制高点,积极发挥了新闻舆论的导向作用。认真做好全省和全国“两会”报道,集中采编力量和优质版面,圆满完成全省和全国“两会”宣传报道任务,特别是3月8日以通版形式重点报道了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随后几天,集中报道全省各族干部群众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的具体实践,开设了《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等栏目。

浓墨重彩做好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报道,开设《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感党恩 听党话 跟党走 新春走基层》等栏目,讲述我省党员奋斗故事,展现党员好声音。7月1日前后共推出150多个版的特刊,大容量、多角度、全方位报道展现我省发展成就,全省各族群众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的决心,报道亮点突出、宣传有力,为热烈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营造了良好的氛围。认真做好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报道。11月12日,刊发《中共十九届六中全会在京举行》稿件。

   

2.舆论引导

在引导社会热点方面,西海都市报聚焦社会热点,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有力引导社会舆论,在重大、突发、热点问题上强化话语权,增强报道数量,提高报道质量,准确把握“时度效”,有力有效开展舆论引导。

认真做好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开设《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学党史 悟思想 办实事 开新局》《党史百年天天学》《民生实事办在群众心坎上》等专栏,全年刊发党史学习教育类的自采报道1000余篇,整版529个。

 

疫情期间,西海都市报严把正确舆论导向,主要负责人下沉夜班一线,按照疫情宣传要求和宣传纪律牢牢把握基调,确保新闻报道不出问题,确保策划有亮点、宣传有提升。全社采编人员以高度的敬业精神深入新闻现场,采写了大量优秀稿件。10月28日至11月2日,西海都市报共刊发疫情防控相关稿件120余篇、整版21个。10月29日,刊发的《暖心:小区封控保障无忧》《放心:民生商品量足价稳》《安心:这些地方能测核酸》等稿件起到引导舆论、稳定了人心的积极作用。 10月30日、31日、11月1日刊发的《决不能让青海成为风险之地全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处置工作专题汇报会召开 王建军主持并讲话 信长星讲话》《西宁第一轮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疫”食无忧! 米袋子菜篮子丰盈》等消息,及时展现了社会生产生活秩序平稳,政府应对疫情的信心和能力。在第22届青洽会、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亮相等节点以系列报道、特刊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展开宣传。

 

3.舆论监督

西海都市报立足民生视点,不断加强和改进舆论监督报道,开设专题专栏针对不文明现象、交通安全、生活环境整治、诚信经营等领域开展了舆论监督报道。4月份,《西海都市报》连续报道湟源县新源小区污水外溢问题,4月15日刊发《好臭!湟源一小区污水四溢 周边居民急盼解决》;4月16日刊发《5年了!污水外溢为何难解决》报道得到了湟源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小区污水外溢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堵塞管道近期实施改造。8月19日,《西海都市报》A05版以《见执法人员来了 商铺竟集体关门》为题,报道部分商户逃避执法检查的行为。《西海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快手号、抖音号、微博号等平台同步发布相关报道,引起网友广泛关注和热议。报道刊发以后,莫家街市场监管所集体约谈相关商户,并进行整顿。2021年西海都市报刊发舆论监督报道近百篇,为百姓解难题充分彰显了媒体的责任担当。


4.对外传播

西海都市报在宣传工作中始终唱响主旋律,打好主动仗,积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主动对外宣介,有针对性开展对外传播,大力宣传和推介青海,为新青海建设坚定信心、汇聚正能量、振奋精气神。刊发了《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开幕》《一片“毯”觅全球市场商机》等稿件。6月9日,以通版形式深入报道省外事办组织的2021青海生态文明国际交流合作论坛,刊发了《生态青海,敞开胸怀连通世界世界——十位驻华使节畅谈生态中国大美青海》等稿件,为展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向世界打开了一扇窗。6月10日,以“聚焦首届中国(青海)国际生态博览会”为题,刊发整版专访四位驻华外交人员,积极报道他们对于我省生态建设成就的肯定和支持,充分展了我省对外交流的积极成果。2021年环境日期间,刊发《今日世界目光再次聚焦青海》《建设美丽中国 青海在行动》等稿件,向外界展示青海在生态文明建设中的贡献,展示青海自信。

 

三、阵地建设责任


1.融合采编平台建设

深入落实“两办”《关于加快推进媒体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精神和青海日报社党组关于媒体融合改革发展先行先试工作部署,坚持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优势互补、一体发展;坚持探索以报纸传播为依托的全媒体传播模式,立足全媒体时代,深度推进媒体融合发展工作,在硬件建设和软件升级方面迈出了重要步伐。

2021年西海都市报完成了投资近百万元的新媒体直播间升级改造项目,直播间场地条件得到改善。年底,新版手机客户端“西海都市报”完成平台搭建、功能优化、数据迁移等工作,报社全媒体平台建设迈上了新的台阶。

 

2.融媒体矩阵

为适应全媒体时代发展格局,经青海日报社党组、省新闻出版局和省委宣传部批准,西海都市报完成了报纸的版面动态调整;根据青海日报社深化媒体融合改革发展先行先试方案要求,西海都市报确定“新闻+政务+服务”的APP建设目标,历时半年时间,完成了新版APP的搭建工作,并经青海日报编委会批准上线运营。这两项改革的实施,扩大了报纸与新媒的融合度和衔接度,推动了采编队伍全员转型向纵深发展,打响了西海都市报全媒体的品牌知名度,提振了全社员工团结奋斗、攻坚克难的信心和勇气。

 

3.融媒体报道

2021年,西海都市报短视频生产量600多个,其中原创生产300多个,其中1000万流量以上3个,500万以上流量16个,百万以上流量50多个。

西海都市报融媒体打造的拳头产品《请进,我们的直播间》宗旨为“讲述百姓故事,传播青海声音”,形式是邀请嘉宾走进直播间,讲述奋斗故事,关注百姓话题。栏目采取新华社现场云、《西海都市报》+微信公众号+微信视频号+抖音+快手+新浪微博+西海都市报APP多平台聚合发力。2021年《请进,我们的直播间》共推出78期,栏目年度邀请嘉宾近500人次,平台总流量1800多万,收获点赞3000多万,留言100多万条。《请进,我们的直播间》栏目是青海传统纸媒推进深度融合工作的特色栏目,突破了媒体融合初期内容与平台简单相加的状态。

5月22日玛多县发生地震。西海都市报全媒体报道团队于当日18时赶到距离震中最近的黄河乡寄宿学校。19时20分,西海都市报开启抗震救灾现场直播,对各级政府部门抗震救灾和受灾群众安置情况以视频直播的形式做报道。本场直播是省内媒体首场在震中位置开展的直播,也是唯一的直播报道。本场直播持续30多分钟,出镜记者没有过多地对现场做描述,而是引导镜头在蓝色帐篷内外呈现救灾安置现场,与消防人员互动沟通,与教师互动沟通,通过他们的口述,展现党和政府在地震发生后采取的一系列抗震救灾措施。受当地海拔和通信条件所限,整个直播过程都采用手机平台,直播画面清晰流畅,较好呈现了党和政府在地震后的抗震救灾举措。本场直播中,数万名网友在线留言评论,纷纷为玛多加油,为政府一系列抗震救灾举措点赞。直播画面在新华社现场云、西海都市报客户端、微博、微信视频号、抖音号及快手号同步播出,近15万网友参与互动,点赞量达10万人次。

10月10日,西海都市报融媒体直播团队走进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园区的昂赛大峡谷,制作的直播产品《今日,我们一起探秘昂赛大峡谷》,邀请昂赛乡乡长才旺多杰和几名生态管护员讲述他们保护生态、与野生动物和谐相处的故事,向全国网友展示澜沧江源头的生物多样性。80万网友通过西海都市报抖音、快手、官方微博、微信视频号等平台收看这场直播。

 

在党史学习教育宣传报道中,西海都市报融媒体摄制30堂“微团课”,使党史学习教育传播范围更广;5月12日,以直播形式带观众进入互助县双树村线上参观我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6万名网友观看此次直播。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西海都市融媒体举办“把最动听的歌声献给党”青海九地红歌联唱快闪直播活动,与西宁市、海东市、黄南藏族自治州等八地联动,组织不同年龄,不同行业、职业的群众唱红歌,以远程直播的方式,各地轮番联唱红歌,把最动听的歌声献给党。

 

四、服务责任


1.信息服务

一直以来,西海都市报特别重视加强政策解读,2021年中考和高考期间,西海都市报开设《中高考直通车》栏目,通过与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各学校以及相关专家协作,为广大考生搭建服务平台,为考试解答政策、提供心理辅导等服务,受到广大考生和家长的热烈欢迎。同时,报纸版面依托《新闻眼·关注》《新闻眼·重点》《看中国·时政》《看中国·聚焦》《看中国·视点》等重点栏目,不断加强对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重大决策部署、重要会议精神的解读阐释,以科学严谨的态度和直观易懂的表现形式,让党的方针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主要版面及时发布疫情防控公告等信息,及时回应百姓关切,为百姓生活提供指南。

    

2.社会服务

西海都市报通过搭建公共服务平台,拓展社情民意反映渠道,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为方便社会服务,开通8457123读者热线,通过“两微一端”公布读者来信来电及电子邮箱,通过全媒体平台等多种方式与读者互动,倾听群众的意见和心声,为群众提供政策咨询、服务信息,加强与基层群众的联系沟通。年底在统筹版面动态调整时,专门设置“记者帮”栏目,作为版面与新媒融合的主打栏目,并在来年正式实施。

 

3.公益服务

我们进一步发挥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将社会新闻、民生新闻等宣传报道与公益策划、读者互动结合起来,坚持开门办报,坚持服务群众,推出了一批有亮点的公益活动。3月份,在第58个“学雷锋纪念日”和第22个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我们组织36支爱心队伍开展“学习雷锋好榜样”大型公益活动,这是都市报连续10年举办该活动。

 

 

 

4月份,西海都市报社党支部组织全体党员和200余名志愿者开展义务植树活动;11月份,我们向31个社区防疫点捐赠773套羽绒服,解决了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燃眉之急;年底,组织开展的“针心针意”公益活动,发动读者为偏远地区的孩子们织围巾和手套,全社上下从社党组成员到普通员工,热心读者广泛参与,750名孩子收到了冬日暖心礼物。这些活动以新闻报道为依托,以读者互动为载体,纸上纸下、线上线下同步发力,以新闻报道发起公益活动,以公益活动促进新闻报道,有效提升了西海都市报的品牌影响力。

 

五、人文关怀责任


1.民生报道

西海都市发挥自身特色,关注民生热点,关注百姓生活。

全体采编人员进一步深入社区基层,深入市民生活,在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方面突出报纸的服务性和可读性,重点围绕交通、卫生、旅游、社区等方面做老百姓的新闻,讲老百姓的故事。冬季采暖季伊始,本报开设《关注省城冬季供暖》栏目,并与西宁市住房保障和房产管理局联合开设供暖热线,倾听百姓意见,解决群众在供暖方面遇到的难心事。同时,紧盯副食品供应、物业服务等民生关注点,全年持续发稿,刊发了《百姓遭遇的物业烦心事咋解决》等大量稿件。


2.灾难和事故报道

2021年重点进行了玛多地震和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宣传报道。这些报道坚持正面宣传为主,坚持聚民心、稳人心的总基调,把关爱生命放在首位,体现了灾害无情人有情的大爱主题。

 

3.以人为本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在新闻报道中,注重关爱基层群众,反映群众呼声,使新闻报道更富有人情味。6月3日起,开设了《让好人上头条》栏目,通过新闻热线征集扶危助困、爱岗敬业、孝老敬亲等充满人文关爱的新闻报道线索,该栏目刊发的《丈夫高位截瘫 她独自撑起一个家》等数十篇稿件把人文精神贯穿于新闻报道之中,体现人间真善美,感人肺腑,引起广大读者的强烈共鸣。

 


六、文化责任


1.传承繁荣优秀文化

2021年,西海都市报的副刊立足本土文化,强化本地概念,突出青海人文风采,使青藏高原著名文化品牌内涵不断丰富。《第一阅读》《昆仑》等版面,立足本土文化,突出青海特色,注重文化气息。在采写编辑中,坚持可读性,坚持“三贴近”,坚持新闻性,加大了文化含量,提高了报纸的品位。为配合原子城纪念馆重新开馆,6月30日推出的特刊《大湖之北 红色追忆》,以文化视角追忆往昔峥嵘岁月,具有较强的文学艺术性和深刻现实教育意义;为宣传“两路精神”,6月21日推出的通讯《红色驼行》以纪实文学的形式,再现解放初期骆驼队进藏运粮的感人事迹,兼具文学性与纪实性,受到读者的一致好评。12月31日,西海都市报创造性地推出16个版的《2021青海生态年鉴》报道。这组报道突破报纸传统版面定式,采用连版的方式,突出美术编辑功能,在版面呈现上独树一帜,受到广大读者的一致好评。

 


2.弘扬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始终是西海都市报宣传的重点,在宣传报道中把身边的榜样作为典型,用他们的鲜活故事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刻内涵,用他们的精神力量感染人、鼓舞人、激励人。8月16日刊发的《一百多个特殊孩子的“妈妈”》,9月14日刊发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抗震救灾精神述评》,10月1日刊发的《我省隆重举行烈士纪念日活动》等稿件牢牢把握时代脉搏,唱响主旋律,进一深入宣传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3.促进科技创新

随着我国科技创新成果的不断丰富,2021年西海都市报版面上科技创新类新闻报道呈现增长态势,在做好日常科技新闻报道的同时,西海都市报对重要科技新闻浓墨重彩予以报道,刊发的《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着陆火星》《中国人首次进入自己的空间站》《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在轨“满月”》等新闻版面设计吸引眼球,内容翔实充分,较好彰显了我国科技成就,极大增强了群众的民族自豪感。

 

  

七、安全责任


进一步完善修订《西海都市报全媒体采编发流程方案》《西海都市报全媒体平台稿件编发审核制度》等制度措施,加强稿件“三审”制度,规范审核流程,筑牢安全“防火墙”,把舆情研判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严格落实采写、编辑、组版、审核、出版等各环节安全责任制,全年实现安全生产零事故。

 

八、道德责任  


1.遵守职业规范

西海都市报社把党史学习教育与职业道德建设有机结合,立足“学党史悟思想”狠抓党员学习教育,立足“悟思想办实事”积极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党支部和全体党员积极开展承诺践诺,积极征求群众意见建议,认真研究制订《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清单》,倾听读者意见建议,积极加强自我提升。疫情期间,西海都市报记者不畏艰险,顽强战斗在新闻一线,用自己实际行动为抗疫斗争贡献力量。西宁市委宣传部,各区县分别向西海都市报发来感谢信,对西海都市报在抗击疫情宣传报道中所作的贡献给予充分肯定和赞扬。

一年来,西海都市报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认真落实作风突出问题集中整治专项行动,切实加强纪检工作,狠抓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强化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高标准把握工作坐标、基点,进一步深化党管媒体原则,坚定正确政治方向,按照“政治家办报办刊办网”原则,落实意识形态领域工作责任制。严格落实新闻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要求,加强队伍管理全年未出现违背职业道德现象。

 

2.维护社会公德

教育引导采编人员进一步强化社会公德意识,自觉抵制不正之风,维护报社形象,弘扬社会正气,切实担当起党的新闻舆论工作的职责和使命,努力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纪律严、作风正的高素质新闻队伍,传播正能量,反映民众呼声,做有责任、有态度、有温度的主流媒体。 全体党员也积极开展为群众办实事实践,在单位和社区加入志愿服务活动,每人参加至少1项为民服务活动。疫情期间,西海都市报记者邓建青同志报名成为社区志愿者,在志愿工作之余,他积极挖掘新闻,将自己的所见所闻写成文字,以“志愿者日志”为主题呈现给读者,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3.接受社会监督

西海都市报积极接受社会监督,保证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在报纸上公布发行监督投诉电话,自觉接受群众监督,不断树立新闻工作者良好的社会形象。

 

九、保障权益责任


1.保障新闻从业人员薪酬福利

西海都市报严格遵守《劳动法》《劳动合同法》《社会保险法》等法律法规规定的责任和义务,与全社员工签订劳动合同;按照工资考核制度按时支付职工薪酬,为员工缴纳养老、工伤、医疗保险,2021年按照政策及时调整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及时保障员工的工会福利。

 

2.开展员工培训

2021年,西海都市报社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强化员工培训教育。先后开展读书班、集中学习30次,参加学习共580人次;组织进行了“三个崇尚”等11个专题的学习研讨,党员撰写学习研讨材料180余篇;组织党员60人次到西路军纪念馆、时代楷模纪念馆等现场开展教学;设置党史学习教育每周之星展示墙,分批对30余名标兵形象予以展示激励。同时,按照媒体融合全员转型要求,组织学习媒体融合前沿理念和技术,开设“全媒体课堂”对采编人员系统培训;组织全体员工深入学习青海日报媒体融合改革发展先行先试采编流程再造工作推进会精神;按照主力军进入主战场要求,打破界限选派具有潜质员工参与新媒体直播进行实操锻炼,4月份,派出8名骨干分两组赴春城晚报、半岛都市报、华西都市报等媒体,考察学习国内同行在媒体融合工作方面的先进经验,并召开全社员工大会,参加考察学习的同志与大家分享了学习心得。 

 

3.规范使用新闻记者证

2021年度符合条件持有记者证50人,根据《新闻记者证管理办法》,及时注销辞职和退休人员记者证5个,确保记者证管理规范、采编队伍合法持证,保证了新闻采编人员的采访权。

 

4.保障合法权益

西海都市报秉承“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工作时间、社会保险等方面切实保障报社从业人员的劳动权、休息权,职工的产假、婚假、休假等也得到很好落实。


十、合法经营责任


2021年,西海都市报坚持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坚决遵守国家相关政策、法规,严格规范广告、发行等经营行为,通过加强内部管理,确保有效地履行媒体社会责任。

西海都市报严格遵守《广告法》及相关法规条例,严格执行广告六级审查制度,对准备刊发广告客户的证明文件、广告内容,进行认真审核,确保广告信息的真实性;严格把关,重合同守信用,与广告客户签订书面广告合同,按时、保质、保量刊发广告。在刊发商业广告过程中,严格把握设计和审核导向,倡导社会公德,抵制虚假低俗,规范广告用语,同时强化社会责任意识,开展主题公益广告宣传。


十一、后记

 

1.不足

2021年,西海都市报虽然在履行社会责任方面取得了成效,但也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媒体融合改革发展中,资金、技术、人才等方面的短板比较明显,新闻工作质量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和分众化差异化阅读需求还有一定差距。

 

2.改进

下一步,西海都市报将进一步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新闻工作的各项方针政策,不断提升自身软实力建设,更进一步加快媒体融合改革步伐,坚持移动优先,切实增强全媒体品牌影响力,不断提高办报质量,拓展媒体社会责任空间,进一步提高履行社会责任的能力和水平。


打开APP阅读全文
相关新闻
×
前往APP查看全文,体验更佳!
确定
取消